《史记之夏本纪》读书笔记 注: 1、禹开山治水,有大功于世。 2、夏朝由亲子继位占绝大多数,另3代由弟继位。不肖平平者众。 2015年12月23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5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《史记之五帝本纪》读书笔记 注: 1、神农衰微,蚩尤暴虐,黄帝崛起。可见天下自古即有德者居之。 2、黄帝征讨四方,各族并入,为我华夏之始。 3、五帝皆为一脉。传位以贤德,而非亲子。唯一传子的帝挚,却因无政绩,不在五帝之列。 2015年12月23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《我难过的时候,也是不知所措的》笔记 APP《壹心理》12月9日的一篇文章《我难过的时候,也是不知所措的》,读完笔记如下图: 共情 2015年12月13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鱼群和散户 今晨运河里的鱼都冒头在水面上,有一处好像海里的鱼群一样,聚集在一起,翻滚畅游。 突然想到,股市中的散户就好比这个鱼群。渔家就是主力庄家。 渔家会找鱼群汇集的地方动手,没鱼少鱼的地方,是没有生产力的。因此,渔家要赶鱼,把鱼赶到一起,并且让它们一起去一个地方,然后动手。 股价、成交量、指标、新闻都是赶鱼的手段。因此,真正要关注的,是鱼群的心向。鱼群我们不知道,可是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这... 2015年12月12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母爱虽然伟大,但它的行为和结果却也会产生错误 妈妈对孩子的爱,都是无私的,都是伟大的。 那么,是不是只要是无私的,伟大的,就不会导致错误了呢? 我们知道,自古慈母多败儿。 由此看来,无私且伟大的行为,对孩子未必是好的。这就好比,一株树苗,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生长。给予树苗阳光和雨水,就好比母爱这个无私且伟大的行为。阳光如果过多,树苗就会被晒死,如果过少,也长不好;雨水如果过多,树苗的根就会烂掉,如果过少,就会干死。 因此,我... 2015年12月08日 孩子成长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每个妈妈母爱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 有的妈妈把孩子一直护在身边,为其遮风避雨,是一种母爱的表现; 有的妈妈崇尚狮子精神,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,也是一种母爱的表现; 有的妈妈就给孩子买东西,自己却很久也不给自己添置,也是一种母爱的表现。 因为每个妈妈自身情况的不同,所以表现形式会不一样,但都是伟大的。 因此,如果用一个妈妈的母爱标准去衡量另一个妈妈的母爱,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会有偏差。 建议:审视自己做妈妈是否有需... 2015年12月08日 孩子成长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在寒风中,你选择快走还是慢走 今日骤冷,早晨走在路上,不由自主地加大着步伐,速度也比往常要快一些,感觉这样要好一些。 在这样寒风凛冽的天气里,如果僵坐在那里,就会冻死在那里;如果慢慢吞吞地走,也会被刮得越来越冷;只有大步走,走出热量来,才能够抵御这个恶劣的环境。 人生也是如此,如果身处逆境,如果精神萎靡,浑浑噩噩,则会逐渐被逆境所吞噬;只有昂首阔步,才能走出来。 2015年11月26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什么是忧愁? 小孩子的世界,是那么的有趣。 大人们想着回到那个时光,天真烂漫,无忧无虑。 其实小时候也是有忧愁的,只是大了就不觉得那是忧愁了。 老年人也想着回到大人的时光, 估计大人时的忧愁在他们看来也不觉得是忧愁了。 那么,什么是忧愁? 2015年10月17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关于拖延的分析整理 这两天在工作中,突然感到有拖延的现象出现,于是搜索了一些关于拖延的分析,整理如下: 1、拖延的成因: 躲避痛苦。需要做一件事,可是做这件事心里感到痛苦或难受。这个时候,心里会出现一个选项,就是拖延。拖延的形式有很多,但本质就是现在不做这件事,使得现在的心里立刻感觉到舒服和解脱。然而不做这件事的后果依然存在,后面还是要面对,痛苦或难受还是要承受。并且还会产生新的负面情绪:后悔。后... 2015年09月06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。 芦苇,则没有众多的欲望,孑然一身,天性自然。 芦苇,往往群生,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,人只是其中一株会思考的。 人生社会地位、财富、生活水准等等可能有千差万别,可是一旦面临生死、面临人生根本的时候,差别一下子就缩近了,甚至有的还发生前后颠倒。 毕竟,人,最终还是要面对核心意义的,无论他的梦做得好还是不好。 2015年08月29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0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钱穆《人生三路向》读后感 钱穆先生指出人生必然有个方向,并指出几种,本人思考后整理如下: 1、向外追求 人生的支撑点在生命之外,向外攫取各种资源,给自己带来优越感,从而内心得到愉悦和满足。但是向外追求获得的某种满足,并不能使追求停止。停止向前即是生命空虚。人生的终极目标,变成了并不在某种的满足,而在无限地向前。满足转瞬成空虚。愉快与欢乐,眨眼变为烦闷与苦痛。逐步向前,成为不断的扑空。强力只是 一个黑影,... 2015年06月17日 读书思考 评论 1 条 喜欢 8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
《死亡诗社》观后感 “我步入丛林,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,我希望活的深刻,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。然后从中学习,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,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。”这句梭罗的诗,可谓本片的灵魂。 尼尔是个在父亲压迫下成长的孩子。父亲对尼尔与其说是父亲对儿子的教导,还不如说是长官对下属的命令,以至于片中尼尔每次回答都是”Yes Sir."。长期无力对抗压迫使得尼尔一直处于弱势地位,心声无法表达,也不会被接... 2015年06月02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喜欢 1 阅读 1 次浏览 次 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