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A+

消化系统

2016年08月09日 读书思考 暂无评论 阅读 1 次浏览 次

1、胃液的分泌受哪些因素控制?

1)感觉。想象、味觉、视觉、嗅觉引起脑部反应,从而刺激激素分泌(如:胃泌素),进而活化组织胺,使得胃液分泌增加。

2)食物。食物通过化学作用也能刺激胃液分泌,特别是:肉汁汤、餐前酒等,在餐前食用,能促进食欲。

 

2、为什么胃没有把自己消化掉?

1)粘液依附在胃壁上,能中和酸性物质。

2)胃壁细胞大多属弱碱性,而胃蛋白酶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下无法产生作用。

 

3、胃里盐酸的作用

1)杀菌:杀灭食物中的、生长在口腔中的、饮水中的大部分细菌。

2)帮助消化: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,使之更易消化。

3)激活胃蛋白酶:将没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,并为其提供了适合其作用的酸性环境。

4)促进铁和钙的吸收:跟钙离子和铁离子结合,形成可溶性盐,进入小肠后容易吸收。

5)激发胰液分泌:因进入小肠的食糜呈酸性,就会刺激小肠分泌促胰液素,该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胰腺,从而激发胰液的分泌。

 

4、胰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

1)碱性物质,如:重碳酸盐离子(十二指肠也分泌)。它可以中和来自胃部的盐酸,使十二指肠液变成碱性,这样酶才能正常运作。

2)胰脂肪酶。分解脂肪。

3)胰淀粉酶。分解碳水化合物。

4)胰蛋白酶。分解蛋白质。

 

5、为什么胰没有把自己消化掉?

胰蛋白酶在胰脏被分泌出来的时候,是没有活性的。它要进入十二指肠后,受小肠里李氏腺窝分泌的肠激酶活化后,才能分解蛋白质。

 

6、胆汁的运作机制及重要性

1)胆汁由肝脏产生,储存在胆囊,并在胆囊进行浓缩。

2)食糜进入十二指肠,其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等,刺激小肠分泌胆囊收缩素,该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胆囊,胆囊开始收缩,挤出胆汁到十二指肠,进行消化分解。

3)如果肝脏不能产生胆汁,或者胆囊及导管堵塞,致使胆汁无法进入十二指肠,那么,脂肪的消化将非常困难。同时,这些无法消化的脂肪还会在食物表面形成隔离层,使得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等其他营养素的消化也受到影响。未被消化的食物进入大肠,会滋生许多不需要的细菌,造成肠道菌群紊乱,如:肠胃气胀、腹泻等。

 

7、食物被小肠消化吸收后去哪里了?

1)脂肪的分解物。经小肠吸收后,进入乳糜管,跟着淋巴液,沿着淋巴管汇集到位于脖子的胸导管,再随着淋巴液一起汇入静脉去心脏,再由心脏经血液循环去全身,后来进肝脏的时候,是进的肝动脉,而不是静脉。

2)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物。经小肠吸收后,进入门静脉,跟随血液送去肝脏。

 

8、多喝酸奶,改善肠道菌群,有益健康。

 

标签:

给我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