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死亡诗社》观后感
“我步入丛林,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,我希望活的深刻,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。然后从中学习,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,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。”这句梭罗的诗,可谓本片的灵魂。
尼尔是个在父亲压迫下成长的孩子。父亲对尼尔与其说是父亲对儿子的教导,还不如说是长官对下属的命令,以至于片中尼尔每次回答都是”Yes Sir."。长期无力对抗压迫使得尼尔一直处于弱势地位,心声无法表达,也不会被接受,心灵也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舒展。直到基汀老师的出现,唤起了他心中的涌动,他希望生活的有意义。于是,他去报名表演并获得了成功。在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。绚丽的烟花一闪而过,父亲的转校和禁止表演,一下子让尼尔对未来生活的意义感到绝望。于是,他选择了悲剧式壮美地离开。应该说,在尼尔生命终结的时候,他能够感受到他曾经活过。
注:尼尔,小伙子,这么优秀的小伙子,你的离开实在让人惋惜,我们多么希望你能继续行走在丛林中,换一个角度,继续探索和创造生活的意义。就像基汀老师说的,跳上课桌,你会发现教室跟你之前看到的不一样。生命的意义不是谁能够给予你,或者剥夺你的,它在于你自己内心的定义和创造。还有尼尔的父亲,为了进好学校,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,你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,这些都很好,可是,你对待孩子太缺乏民主了,太注重学业了。父母的教导和学校是不一样的,或者可以说,基汀老师教育的恰恰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的。
那个害羞的男生,在基汀老师被人诬陷被人排挤的时候,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,挺身而出。班里的好些同学也在鼓舞下,站上课桌对失去工作的基汀老师给予了心灵上的认同。在那一刻,我们看到这群行进在丛林中的孩子们,正从生活中汲取到着生命的精华,从中得到成长,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的意义。
注:真正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,它不会因为当时当世的权力和压迫而消亡。校长可以赶走基汀老师,却赶不走已经在孩子们脑海中扎根的思想。像基汀老师这样的老师,是值得我们宣扬和尊敬的,即使他可能被世俗喷了很多污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