帮孩子洗屁股的感悟
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个现象。给孩子洗屁股,有的家长打来了水,然后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,要洗个屁股,然后把孩子拉过来,拿起毛巾就开始洗起来,小孩子如果有所躲闪的话,大人还要嚷两句:”怎么不洗屁股呢?怎么这么不爱干净?快点,洗了屁股干净的哇!“孩子慢慢力气更大了,反抗就更为激烈了,于是家长就更加发怒,认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,怎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呢?这时,换了一位家长过来,拿过水盆,用轻轻地关怀地语气问孩子:”宝宝,可以帮你洗一下屁屁吗?爸爸肯定很轻,不会伤害你的。“孩子如果还不想洗的话,就引导说:“那我们先玩一下***(某玩具或游戏),然后就来洗一下,好吗?”在得到孩子同意并玩了一会后,用舒缓地动作在水里搓一下毛巾,感受一下水温是否不热不凉、是否需要加点热水,然后用询问的口气问下孩子:”宝宝,爸爸现在要用毛巾帮你洗一下屁屁,可以吗?“顺便把毛巾拿起来,让孩子能看到,心理有所准备。等孩子点头后,就轻轻地帮她擦洗,然后拧干毛巾,快拧干的时候再跟孩子说:”爸爸现在要帮你擦擦干了,很快就好“。很快,屁股就洗完了,孩子全程都没有反抗。
那为什么同一件事,孩子愿意让一位家长做,却不愿意让其他家长做呢?因为孩子,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时候,是通过你的语气、语调、表情,来判断你的意图和对她的好与坏,然后来决定接受还是拒绝你的意见。(注:当然本质上是因为尊重孩子和引导孩子,这一点可以参看本站另一篇文章《有了自我意识的宝宝应该怎么带?》)
从孩子的这个现象联想到大人,大人们长大了,成熟了,是不是就不会通过语气、语调、表情来对别人做出判断呢?单位里做错了事,领导批评,如果采取的措施是劈头盖脸地一阵痛骂,那么我们会如何应对呢?拼命找出理由,为自己辩解,无论心理还是语言都在进行反抗。或者在内心进行无声地反抗。家里,辛辛苦苦烧了一桌菜,可是有一道菜盐放多了,家人们一致埋怨,怎么烧得这么咸啊?这么咸怎么吃啊?这条鱼算是浪费掉了。。。。。。烧菜的人一上来会是为自己辩解,哎呀,不小心。。。。。。再后来,火气上来了,就会说,以后你们自己烧,我不会烧,不烧了。。。。。。我们知道,如果换一种语气、语调和表情,就不会这样。
所以,也许我们无法改变提出意见的内容,可是我们可以转换语气、语调和表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