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上小学是否一定要名校的一点看法
这两天和家人在看目前热播的《虎妈猫爸》,刚刚看了5集,现在剧情主要纠结在小孩子是上重点的第一小学,还是普通的第九小学。从而引发了一些思考。
家人的意见是,会考虑换学区房,去争取像第一小学这样的学校,但不会像毕胜男那样不顾一切。反问我的意见,我说兼听则明,不急于下结论,要听听别人的意见。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“小学的教育有那么重要吗”,结果中有两条,我觉得值得参考:
孩子在北京上小学和中学,所谓好学区和好学校真有那么重要吗?
上好小学并不是那么重要
综合以上的意见,我目前得出的看法如下:
1、学校的职能主要是学科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。
学科知识教育是指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地理等各类学科知识的教育。应试教育是指:为了应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,而进行地针对性教育。
我个人认为,学校在这两个方面教育是有优势的,作为家长,我们很难取代。而且从自己的读书经历来看,不同的老师,确实教出来的东西,是不一样的。好的学校确实往往意味着老师的平均水平要更高,学生成绩的教育质量也更高。未来孩子如果能读更好的学校,那肯定是好的。
2、学校的氛围和同学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环境。
好的学校,往往学生普遍读书比较认真,就像片中毕胜男说的,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,不要说小孩,就是对成人也是如此。回想自己的学习经历,也确实如此。
好的学校,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更高,虽然读书好并不意味着未来成就就高,但社会的真正精英,一般也都要有扎实的学业基础。同时,带来的同学资源也更好。就拿自己来说,初中的同学,就有两个考了清华。
综上,我的意见是如果有好的学校,那是一定要争取的,要尽可能地为孩子找更好的学校去读。
那么,是不是找了更好的学校就可以了呢?
正如我上面列出的两条,同样列出两条看法:
1、学校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一个有灵魂的人,以及教育孩子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这些方面,是残缺的。
因为应试教育影响之强,直接影响孩子的升学,也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。所以,所有的学校资源必然是为了它自身的发展,而着重于知识和应试教育,对于其它,也就顾不及了。记得以前读书时,到了初三高三,体育课这种副课就变得很可有可无了。更不要说,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回报的学生思想上的教育了。
所以,除了自己未来要做这方面的功课外,还要给孩子请几位大贤及其思想做老师。这些大贤都为推动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虽然他们都已经故去,有的甚至都已经死了几千年,但是他们思想的光芒,依然可以点亮我们的心房、照亮我们的人生。比如:荀子的劝学篇,围炉夜话等。
2、家庭是我们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学校的平台。
如果说,大人的社会主要是由所在单位和社交圈构成的,那么,孩子的社会就是学校和家庭。无论是所谓的好学校,还是普通学校,都会有各种问题产生,孩子都会在其中受到影响。那么,作为家长,就要好好通过家庭这个平台,来倾听了解这些问题,教导孩子如何面对以及应对这些问题。学习是一个方面,相处则又是另一个方面。和老师相处,和同学相处。印象中,有不少学生,都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,而使得那门课就学得比较差。这些都是比较可惜的事。家长要及时调整好孩子的心态,积极应对。